一、上市公司產業發展與市值增長的內在互動邏輯
上市公司的戰略發展過程,實質上是產業發展曲線與市值增長曲線二條曲線相生互動的過程。
企業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一波又一波的產業演進,構成一條又一條持續相接的產業發展曲線。每條產業發展曲線都是從零起步,隨著企業的一步步增長,曲線越來越平緩,直到最后走向衰落。
持續成功的企業,是在前一輪增長走向衰退之前即開始布局下一輪的增長基礎(產品、產業及其對應的資源與能力),待到前一輪增長乏力或衰退之時,新一輪增長已然接力,或蓄勢待發或步步為營。后一輪增長站在前一輪增長積累的資源和能力基礎上,將走得更高更強,如此形成增長周期的美妙接力。
與產業發展曲線相對應,市值增長曲線起初平緩,隨著企業業績不斷得到驗證,市值增長曲線開始逐漸變得陡峭,而且越來越陡,直至走向估值過度。而市值的陡升和高估,往往成為產業走出下一波制空力量和核打擊能力(資金、并購、平臺能力、品牌、士氣、人才、資源整合能力、風險承受能力等)的不二神器。
何謂產融互動?沒有市值制空,往往走不出新一波的產業增長或者會走得很艱苦。反之,沒有產業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的反復驗證,也無法維持市值曲線的陡峭增長和高估值,制空終將落空。持續成功的企業,應該是產業發展和市值增長兩條曲線的不離不棄、形影相吊、相生互動、螺旋上升。
二、上市公司的現實狀況和戰略困境
現實中多數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是:產業曲線第一波走得很好,但是能否走出第二波、第三波,至今還看不清楚;相應地,市值曲線曾經走得非常好,但由于看不到未來的產業增長預期,資金開始撤離,曾經的高市值往往托不住。
因此對上市公司來說,當前的關鍵問題是,第二輪增長的產業布局是什么?支撐企業能持續做出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持續增長的組織能力和文化活力是否具備?如果看不到后面的產業發展曲線,市值曲線遲早會崩潰掉。而市值萎縮將產生可怕的產業后果和組織陰影,上市公司從此失去未來。
三、商業新海盜時代來臨,上市公司何去何從
新技術、新經濟商業潮流已然形成。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將改變一切產業。移動互聯網產業化、產業移動互聯網化二大趨勢日漸明晰。新技術創造新需求,造就新商業、新產業。面對跨界翻墻、打家劫舍、屌絲逆襲的商業新海盜時代,企業命運要么跨越,要么顛覆。
上市公司的戰略命題因此演變為:一是傳統業務面臨如何應對挑戰、逆襲和顛覆,如何保住地盤,如何實現轉型和O2O改造?二是如何基于原有的業務和能力,開辟新業務,挺進新領域,發育新能力?三是如何甩開原有的業務和能力,全新出發,擁抱互聯網,擁抱新經濟,跨界去打劫,去逆襲,去彎道超車?
三大命題實質上歸結為一個命題:創新致勝。問題是,創新談何容易?
當前兩個聚焦性問題:上市公司關心的是如何實現成長與突破的問題;投資者和分析師關心的是未來幾年什么樣的上市公司有望成為股市黑馬。
三股商潮回答上述兩個問題:并購、創新、全球化。誰擅長并購,誰就能實現成長突破,就能成為股市黑馬;誰能夠創新,誰就能實現成長突破,就能成為股市黑馬;誰能走向世界,誰就能實現成長突破,就能成為股市黑馬。未來最佳公司和最牛股票的核心邏輯,就是擅長“并購+創新+全球化”。
十億量級市值靠業務,百億量級市值靠并購,千億量級市值靠“技術創新+并購”。我們看到的情況是,目前2500多家上市公司中50億元市值以下達到1500家,占比60%。上市公司未來的命運分野將更趨突出,新的千億量級市值公司指日可待。
當前,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形成并購的戰略認識:甩開有機增長或內涵式增長乏力的困擾和糾結,利用上市公司地位,以并購成長作為突破方向。
129家企業IPO終止,他們將去往哪里?并給上市公司。各細分行業被PE投資了的企業將近8000-10000家,其中幾千家將夢斷IPO,他們將去往哪里?并給上市公司。未來幾年的產業趨勢毫無疑義:以上市公司為龍頭的并購和整合,將成長一股商業潮流。
在這樣的產業趨勢下,產業集中、結構優化、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效率提升等產業效應日益彰顯。所謂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升級,這就是其中的一大主題內涵:產業整合。
在這樣的產業趨勢下,行業內的企業競爭,在于上市賽跑;上市公司之間的競爭,在于并購賽跑。在兩場賽跑中領先的企業,將甩開競爭對手,直奔行業寡頭和產業王者的位置上去。
兩個問題由此破解,并購和產業整合的過程,就表現為上市公司的成長突破和高增長,長期上升趨勢的黑馬股將從這里跑出來。
上市公司并購投資面臨五大障礙:第一,視野、觀念和思維受限;第二,人才和能力欠缺;第三,機制、文化和生態不支持;第四,資金有壓力;第五,決策、信息披露及風險承擔上的制約。
產業基金是上市公司并購投資的創新性操作模式,有助于系統解決上述問題:第一,幫助導入新視野、新觀念、新思維;第二、鏈接專業人才和團隊;第三、創造機制、文化和生態;第四、放大資金來源;第五、決策速度、商業保密性及風險承擔上的便利。
在上市公司并購投資及與產業基金模式的互動策略上率先布局者,將率先走向未來。
本文根據王明夫董事長在齊心和君產業基金成立儀式上的演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