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大背景下,新能源是近年投資者非常關注的領域,這一板塊的上市公司也成為大眾熱烈討論的話題。拋開話題熱度本身,新能源行業在數據層面也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本文將向大家展示我們基于和君咨詢《廣東省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3年)》(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領取報告電子版)數據的一些發現。在開始正文之前,我們先闡述一下本文對“新能源”這個行業的劃定:新能源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開發利用接替傳統能源的非化石無碳、可再生清潔能源,主要類型有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核能、新材料儲能等。如果從產業上下游的角度來拆分,可以參考下圖:首先我們在和君的《廣東省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3年)》中發現,近五年的市值增長率的前20名中有9家公司是新能源行業的公司,其中億緯鋰能的五年增速位居廣東省首位,市值從2017年167.93億元增長到2022年1626.77億元,5年總市值增長率高達968.70%,增長率可謂十分亮眼。再來看一下新能源行業數據,從2017年到2022年,廣東省新能源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增長了42.52%,平均差值79.29億元,明顯高于廣東省上市公司整體的平均市值變化-12.66%,平均差值-24.53億元。從總市值的角度也可以看到新能源板塊的增長速度高達86.78%,高于廣東省上市公司整體的總市值增長30.77%;廣東省上市公司市值總額的5年增長為42727.69億元,新能源板塊的增長高達33205.52億元,占全部市值增長的77.71%。從以上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新能源的增長是全行業性質的,而非頭部公司的個體差異帶來的,即使是在疫情、地緣沖突、美聯儲加息等因素的影響之下,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表1:2022年廣東上市公司五年市值增長率TOP20(單位:億元)
新能源行業整體呈上升趨勢的情況下,哪一個環節發展至今成果更優?從廣東省各城市新能源行業上中下游產業布局來看,無論在數量還是市值上,下游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企業在廣東各城市普遍比上游和中游企業強勢。以深圳為例,其下游企業數量分別是上中游企業數量的2.05倍和1.65倍,其下游企業市值分別是上中游企業市值的2.22倍和2.06倍。比亞迪、廣汽集團、中國長城、天賜材料等廣東新能源行業知名企業就主要深耕于新能源下游產業。圖2:廣東新能源上市企業數量與市值的城市分布(億元)盡管新能源下游產業當前存量明顯高于上中游,但結合2023年3月以來廣東省發布的多項新能源上中游產業有關政策:《廣東省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方案》支持32個整縣(市、區)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關于印發廣東省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實施方案的通知》、《廣東省能源局關于下達2023年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開發建設方案的通知》確定本年度82個首批開發項目的總投資為525.32億元……這些政策的落實會加大對上中游的發電及儲能設備制造商的產能需求,從需求側拉動上中游產業發展;同時,在我國大力推進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以達到“雙碳”目標的過程中,上中游產業作為新能源普及使用的基礎一環,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們預測廣東新能源上中游產業未來發展向好,將持續高速增長。圖3:近五年廣東新能源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及其增長率(億元)以上內容主要分析了廣東省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的部分特征,而這只是廣東省上市公司發展情況的一個切片。更多關于廣東省上市公司的數據和分析,敬請關注和君咨詢發布的《廣東省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