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紅名師”張雪峰火爆全網,高考志愿填報這一市場又一次暴露在聚光燈下。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為8.8億元,預計2023年達9.5億元,但是目前高考志愿填報市場滲透依舊不足10%,高考志愿填報這一市場未來或將不下百億規模。當前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以百年英才、高考派及百年教育等為主的線上服務市場,其二是以學校班主任、授課老師及其他線下渠道為主的線下服務市場。早在2015年,線下一對一的填報服務平均單價已經提升至5000元,但其規模遠遠不足以與線上服務市場相提并論。
就線上服務市場發展情況而言,近些年可以用“野蠻生長”這個詞加以概括,據調查,截至目前全國高考志愿填報相關企業已不下兩千家,但成立年限超過10年的卻還不足5%,其中超過75%的企業成立不滿5年。可見其野蠻生長速度之快。
有媒體調查幾家以高考志愿填報服務為主業的公司,發現相關業務的毛利潤最高甚至達到89.34%。如此高的利潤率,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野蠻生長了。
自AI人工智能興起以來,各線上服務商無不打著“AI填報志愿”旗號開展網絡咨詢服務,但其本質而言無非是綜合分析各高校往年的錄取數據,然后結合考生分數而提供一個志愿填報方案,服務更周到的還可能會加上一個職業性格測試,以此加強學生的認可度。
如同曾經的教培行業龍頭企業“新東方”一樣,除卻其自身良好的商業模式等一系列內在或外在的稟賦之外,其成功離不開20余年形成的良好的口碑。高考志愿服務商亦是如此,尤其是對于服務行業而言,一個好的口碑意味著源源不斷的客源。
2. 培養一批真正有經驗的規劃師
志愿填報應該綜合考慮考生的成績、志向、稟賦、興趣以及高校、專業、城市發展情況等多重因素進行選擇、判斷。這對志愿填報規劃師的學識、閱歷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其對高等教育發展趨勢、行業產業發展情況、高招規則有清晰的認知,甚至需要對中國乃至世界未來發展的趨勢有一定的了解。
但目前而言,從業人員從業門檻低、魚龍混雜、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政策解讀不準確往往導致高考志愿填報服務成了“一錘子”買賣。這一亂象無論是對于行業還是企業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掣肘。因此要想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高考志愿填報服務商有必要培養一批真正有經驗的規劃師。
3. 拓寬產業鏈,滿足多元化需求
從產業鏈來看,高考志愿填報商想要破局無非三種方式,一是前向一體化,如備考服務,進入到在線學習市場;二是后向一體化,如留學服務;三是多元化,如學校教育和職業教育,進入到研究生、公務員等培訓市場。例如高考報考教育服務平臺贏鼎教育,姑且先不論其轉型的成功失敗與否,抑或是轉型的難度有多大,但從其早早布局教育全產業鏈這一舉措來說,其又一次走在了其他高考咨詢服務商的前面,但同時也為后來者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