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20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富有競爭力的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中國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5月6日下午,在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融媒體會議室舉辦的“中國高質量發展企業案例研究計劃”發布會上,機械工業出版社副社長陳海娟女士、和君咨詢董事長王豐博士、中國制造隱形冠軍評選評委周放生教授、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陳晶女士、北京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張劍荊先生等嘉賓,圍繞“高質量發展”的話題進行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專題分享和發言。當前,大企業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雖然中國位列世界500強的企業數量連續四年居于全球首位,但主要依賴規模,創新引領力、國際競爭力與世界一流水平還存在差距,而數量龐大的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雖然活力強,但也存在市場競爭力弱、科技創新難、升級能力不足的現象。“未來十年,是中國經濟全面崛起的十年,是中國企業從大到強的十年?!?/span>和君咨詢董事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戰略專委會副主任王豐博士判斷,我國正處于人口和科技兩大變量作用下的全面升級期,這是我們身處中國、身處這個偉大時代,最大的一個背景條件,基本產業邏輯在于用新科技再造所有產業,促進國人健康幸福生活,意味著中國企業必須走出“中國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這不是標語或口號,而是必須落地和實踐的成長路徑。王豐相信,“品質升級+科技驅動+精神滿足”會成為未來產業升級的持久驅動力。未來十年,中國式現代化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相輔相成,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語境下,探討和研究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撰寫并出版相關研究案例,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必須依靠一大批隱形冠軍?!?/span>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原副會長、中國制造隱形冠軍評選評委周放生教授指出,如今,中國是世界上制造業規模最大、產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但我們總體上屬于產業的中低端。只有中國制造業實現了“從大到強”,中國經濟才是真正崛起。對標德國、日本兩大制造業強國,隱形冠軍企業往往具有崇拜技術、長期主義、足夠專注、富有想象力、工匠精神、以人為本等特點。周放生認為,我們和德國、日本制造業的差距,本質上是價值觀、理念、文化的差異。唯有好的價值觀,企業才能成功,才能走得長遠。然而,我國隱形冠軍企業大都專注于科技創新,在品牌和價值傳播方面顯得很低調,若能通過“中國高質量發展企業案例研究計劃”體系化地研究和傳播隱形冠軍企業,引領更多企業走上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之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國企業從大到強的過程,就是中國本土管理思想積聚和沉淀的過程。和君咨詢與機械工業出版強強聯手,整合了政府、媒體和協會等優勢資源,通過咨詢、寫作、出版和傳播的方式,與優秀的中國企業一起成長,為更多優秀企業進行品牌賦能,是一件十分必要大有可為的事。日前,和君咨詢攜手機械工業出版社,發起“中國高質量發展企業案例研究計劃”,旨在尋找、研究和傳播那些符合中國特色的、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好公司”。從2023年開始,每年選十家,持續做十年,從戰略、品牌、產品、市場、組織、人才、資本這七個維度進行評審與分項打分,發現一批足以代表中國商業智慧和商學思想的最高成就和境界的企業案例,形成關于中國公司管理思想和管理經驗的知識體系,在商學教育中補充更多“中國案例”,在國際商業研究界發出“中國聲音”,去迎接全球范圍內“中國時代”的到來。
研究計劃參與流程

據悉,近10家頭部企業已經明確參與該項計劃,相關研究成果最快將在今年八月開始,陸續以“高質量發展企業案例研究叢書”的形式面向公眾發布,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