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創新、去鄉村”——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來源:
|
作者:閆廩 和君農業事業部
|
發布時間: 2023-02-14
|
954 次瀏覽
|
分享到:
2月13日,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公開發布。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除年份外,名稱與2022年完全一致,體現了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以貫之,我們預計下一年度的一號文件大概率將延續此名稱。“農業強國”首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并明確了農業強國的五個內涵特征: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意味著從今年開始我國將向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邁進。在抓好糧食生產、大豆種植、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利基礎設施、種業振興、農機研發推廣、人居環境整治等一號文持續關注多年的領域,都提出了更細致的要求,或體現了從“量”到“質”,從“啟動”到“全面實施”,從“實施”到“深入實施”的持續推進。同時,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等鄉村產業發展載體將繼續支持開展,這些項目的創建申報依然會是地方政府的重要關注點。首提“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并將“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到章節層面;首提“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并強調“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建設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重提“大食物觀”并將其放置在第一章節,對智慧農機、預制菜、直播電商、生物農業等熱點領域再次添柴加火。尤其是預制菜領域,地方政府、資本、產業方預計都將進一步大干快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水電路網等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的持續投入,都將進一步提升鄉村的宜居宜業水平。同時,今年一號文著重提到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拓寬,并從農民就業、農業經營、財產權益三方面進行了部署,其中財產權益值得重點關注:目前,我國農民的收入結構中財產性凈收入占比很低,農村居民有很多財產還處于“沉睡”狀態,尚未變成收入來源,如農民的宅基地、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等。預計隨著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持續實施,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將在更廣大的地區范圍實現激活,也為更多城市居民的農家田園夢提供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