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總機:010-8410-8866
業務咨詢:?400-093-2688
王明夫致國泰君安研究所的一封信
來源: | 作者:王明夫 | 發布時間: 2022-08-25 | 2663 次瀏覽 | 分享到:


尊敬的黃燕銘所長,親愛的各位老同事、各位新朋友:


大家好!


1992年,國泰證券和君安證券分別在上海和深圳成立,1999年合并成國泰君安證券。從成立到今年,正好是30周年。我是1992年底從南京大學法律系到君安證券工作的,一個剛剛走出校園的證券白丁變成為君安證券的早期員工。到1995年秋,我在張總和楊總的決策下創建了君安證券研究所,擔任首任所長。


今天,國泰君安研究所舉辦公司30周年慶活動,邀請我出席演講,邀請函里有句話說:“一同見證中國資本市場風云變幻,追尋不茍同于世俗,但合乎自然的投資之道!” 我感覺這句話說得特別好。


看到這句話,我有一種“瞬間被打動”的感覺。是的,起先的君安證券研究所,后來的國泰君安研究所,始終走在中國資本市場風云變幻的第一線,追尋不茍同于世俗的投資之道。作為老所長,我借此機會跟大家回顧一下這個證券研究所在創始階段的幾個“第一”,這幾個開創性的情況,足以說明國泰君安研究所在其誕生伊始即有著不茍同于世俗、領行業先聲的氣象。


君安證券研究所,是中國券商建立的第一個研究所。有抱負有志向的中國券商建研究所,后來和今天,成為了一種“模式”和標配。華爾街券商沒有這種模式,中國走了這種模式。這個模式肇始于誰?肇始于1995年秋季成立的君安證券研究所。


君安證券研究所,第一個有組織地“走到K線背后去”,開展上市公司的調查和研究,寫出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批符合國際行業慣例的、職業化的公司研究報告。此前,股市上有“股評家”但沒有公司分析師。君安證券研究所,提倡走進企業看公司,不惜機票錢差旅費,鼓勵所有研究員頻繁出差去調研公司,推出了中國資本市場上第一代職業化的分析師。


君安證券研究所,第一個按行業來分工和組織研究員、分析師,寫出了中國資本市場上第一批行業分析報告,“宏觀經濟—中觀產業—微觀公司”的三級研究框架清晰成型。我明確主張“產業為本、金融為器”,提出券商研究員要深讀產業經濟學,要熟讀產業史,洞悉產業演變的軌跡、邏輯和規律,不能僅僅走進企業看公司,還要跳出企業、站在產業看公司。估值要合成二大因素,一是企業面,二是產業面。為了樹立行業分析師的職業形象,我找專業攝影師為行業分析師拍“標準照”和“明星照”,上研究所刊物《君安證券通訊》的封面人物,此一小舉,“驚艷”了全行業,引發了心理“轟動”效應。登上《君安證券通訊》的封面人物,成為那時候研究員的自豪和憧憬。


君安證券研究所,第一個有意識、有組織地招聘理工科專業的人才從事證券研究工作。我一直還清晰記得當年招聘面試時候的情景,謝建軍是復旦的數學博士,朱寶和是河海大學的水利電力學博士,陳守誼是留法歸來的機床博士,孟建軍是浙大的汽車專業博士,周洪兵是北大化學專業博士,張少華是南京大學地質系博士……等等。我把他們招進來,進行跟他們的理工科專業對口的行業分析,朱寶和負責電力行業分析,陳守誼負責機床行業分析,孟建軍負責汽車行業分析,周洪兵負責化工行業分析,張少華負責房地產行業分析……等等。陳守誼被錄用后心里不踏實,說根本不懂股票是什么,我說:你連機床都搞得懂,搞懂股票就太簡單了。以前,證券公司喜歡招錄金融、財務、法律、經濟類專業的人才。后來證券公司喜歡招錄名校理工科專業的人才,此風誰開風氣之先?君安證券研究所是也。招用理工科專業人才的一個后果是,鮮見他們之中有文字工夫好的,行文很差是普遍現象。搞得我看他們的報告經常是語文老師改作文的心態,有一次我還專門開會講語文—怎樣構建語文上的邏輯、怎樣遣詞造句、怎樣行文。


君安證券研究所,是券業里第一個有“養士”意識的人才儲備所。圈占人才、囤積人才、儲備人才、培養人才,是君安當年建立研究所的一個重要初衷和目的。張國慶董事長特別重視人才,楊駿總裁特別看重名校、看重“聰明”,他經常說中國什么都貴,就人才便宜,買一塊地、買一輛車的錢都能聘用一批高材生。那時候的研究所沒有任何創收,但在經費保障上,張總楊總從來不含糊,十分大氣。他們常說,花幾千萬培養一群人,最終能出來幾個高手,就夠了,要這樣算賬,合算。瞄準上海的金融人才,是君安研究所的重要招聘方向,李迅雷、陳戈、謝建軍、馬曉軍、楊軍等一批人就是我96年專為“搶人”而去上海招進來的。


君安證券研究所,第一個把“很虛的”研究變成了券商業務上“很實的”競爭力。那個時候,君安證券研究所的行業分析報告,成為投行部開發業務、向客戶展示君安產業識見的利器。爭取承銷業務,行業研究報告先行;競標IPO業務,研究所的行業分析師常列入項目組成員名單中。投資和資管業務,常以公司調查和研究分析打前陣。經紀業務,全國的營業部,以邀請研究所的研究員去作報告、見大戶為重要的營銷拉客手段,研究員所到之處儼然如今天的人氣明星。有一次我被上海營業部叫去作講座,在江寧電影院講,里面人滿了,外面人擠不進去,舉辦者被迫拉個臨時喇叭到外面,讓擠不進里面的人聽,結果外面的江寧路變成了擠滿人的聽眾廣場,造成交通堵塞無法通行直至講座結束人散去。研究所的人到武漢、到南京、到成都、到哈爾濱、到北京、到廣州……,到各大城市巡回演講,所到之處情況類似。以前,研究部門給人的印象是:一群書生閉門造車寫秀才文章,文不涉利,無關痛癢,無足輕重,不受人待見。從君安證券研究所開始,券商的研究員,在公司內部、在券商業界、在客戶那里,成為了業務競爭的力量,有了受人尊重的地位。那時候,我們不知道分倉為神馬,也沒有“新財富”和“水晶球”來評價我們的價值,我們以“研究”自證價值。


君安證券研究所,第一個自辦“財經自媒體”,產生傳播效應,呈現“研究的價值”。每日早晨的《君安財經快訊》傳真件,每月一期的期刊《君安證券通訊》,不定期印制、形成了陣勢的君安專題報告、君安行業報告、君安公司研究報告,都是圈內和客戶里的“熱門”讀物,儼然是君安證券的品牌標識和形象代言。每日早晨傳真到全國各地營業部的《君安財經快訊》,成為當地大戶和股民的“早課”式讀物。一天沒收到傳真件,研究所的電話都會被打爆,紛紛索要補發傳真,仿佛缺了《君安財經快訊》當日營業部無法開市。那時候,我還沒用過電腦,不知道互聯網,沒有電子郵件,更沒有app、訂閱號和云盤,所有報告都是手寫、打印和紙張印刷,最快的傳輸是發傳真。李詠佳是我的秘書,打字和發傳真占去她大量的工作時間,李詠佳打字飛快,動作麻利有美感,處理事情干凈利索。我批了的報告就交給她打印,我簽發了的文件就讓她發傳真。中國券商研究所早期辦的財經自媒體,就是這個樣態,今天看來不啻是舊石器時代。李詠佳忙不過來,我又增加招了一個秘書羅愛梅。羅愛梅堪稱秀外慧中,外表安靜少言,內心好強有追求,品行和工作作風都非常好,就是現在國泰君安香港的那個資深投行董事羅愛梅。一個所長配二個秘書,今天看來也是不可思議,可以推知那時候研究所在公司里的地位。


君安研究所的成立和興起,主要功勞要歸功于君安董事長張國慶和總裁楊駿。他倆的遠見卓識、立足于長遠做事業的大氣、對研究和對人才發自真心的重視和愛惜,令人十分敬佩!張總和楊總對研究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意見,那時候我常常不能理解、似懂非懂,后來卻成為我經常觸景生情的回味。二十多年過去了,直至今天,我依然還時不時地會在某種情景觸動下回想起當年張總楊總某一次對研究工作的布置、要求或批評,折服于他倆怎么那個時候就對研究工作或某個題目達到了那樣深入的認識。


俱往矣,好漢不提當年勇。我非好漢,提提無妨,今天重提君安研究所的當年勇,當然無意于標榜早已遠去的“成功”,而是在今天這么個30周年慶的場合,即興想起、有感而發,與老同事們一起感念和緬懷我們曾經的一段歲月。我為那段歲月而感到自豪,我為曾經與你們共事而自豪!


1990年滬深交易所成立,拉開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序幕,迄今32年。這是一個最好的市場,也是一個最壞的市場?;赝@32年中國資本市場的風云變幻,建設與破壞共舞,新生與毀滅伴隨,價值與投機互動,精彩與荒誕交織,天堂與地獄切換,最好與最壞同在。你想要有光,就來了耀眼的光,轉眼又可能變成深不見底的黑暗。祝愿國泰君安研究所的老同事和新朋友,擁抱建設、新生、價值、精彩、天堂、最好和光,遠離破壞、毀滅、投機、荒誕、地獄、最壞和黑暗。


我對國泰君安研究所有著揮之不去的深情,祝福國泰君安研究所永立潮頭、欣欣向榮!


王明夫  現任和君集團董事長

1995年-1998年初任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


2022年8月25日


熱門文章推薦
更多 >>
聯系我們

掃一掃

關注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86號院E區213棟

郵編:100101

聯系電話:010-84108866(總機)

業務咨詢:400-093-2688(免話費直撥)


女人被爽到呻吟的视频动态图,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无码男男作爱g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