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大勢觀瀾我提煉的核心是:2021年是中國人的重啟時刻!
借用了毛主席的一段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2022年該怎么看呢?
一
回顧:2021年的資本市場
2021年A股IPO數量和融資額雙創歷史新高,共計524家企業成功IPO,首發募集資金合計5426.43億元。美股也創下歷史新高,IPO數量觸及1000宗大關,募資達到創紀錄的3150億美元。A股仍在步履蹣跚的上下震蕩中尋找共識,“中國制造”的共同富裕牛還在路上,結構分化與妖股橫行就是頂級大餐前的開胃頭盤……
關鍵詞一:緊運行 事件1:2021年中國GDP總量超過114萬億,接近美國總量的80%;人均GDP超過1.25萬美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0%,順差超過6700億美元;機電產品占出口接近六成,進口中芯片超過4300億美元,同比增長25.6%,占進口總量的16%。 事件2:2021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3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3%,占全球比重接近1/3;全球燃煤發電預計增長9%,火電約占中國發電總量的七成;中國新能源發電占總量的15%左右。比特幣的耗電量可以位列全球耗電量最大的國家前30名,中國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占比接近3%。 事件3:2021年末,美國的通貨膨脹率超過7%,刷新了1982年以來的最高值;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有約1000萬個空缺職位;2021年美國房屋銷售價格中位數同比上漲16.9%,創下1999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逼近2%,美國國債總額已突破30萬億美元。 在百年大變局疊加世紀疫情的情形下,中國經濟取得如此成績著實不易!正如疫情看似幾近結束但愈演愈烈,外部環境的壓力還會繼續加碼。受資源和外部因素約束,“結構性短缺”與“結構性過?!遍L期并存,整個經濟表現為緊運行狀態。短期看,靠宏觀調控的緊松縮放來維持緊平衡狀態;長期看,靠科技創新和體制改革突破約束邊界,實現經濟發展的動態平衡。 金融市場和商品市場會處于寬幅波動狀態。在供給硬約束的環節,會進入短缺狀態;在供給軟約束的環節,會進入過剩狀態。在“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中國經濟將度過有驚無險的一年,但結構失衡的問題難以改善,未來經濟活力面臨挑戰! 能源重塑世界。世界對能源的需求將會急劇增長,但能源體系的再造和新增供給卻需要假以時日。一方面這是重大的產業機遇,強化了中國制造的優勢地位;另一方面會在短期內促使實業收縮,物價通脹,導致內循環嚴重受阻。 “從戰略進攻到戰略相持,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也將是最困難的時期,然而它是轉變的樞紐”,今年肯定也是“意外”頻發的年份,但一次次沖擊考驗的正是我們的韌性和戰斗力,動蕩同樣也是我們的機會。 啟示1:不冒進,不退縮 關鍵詞二:大挪移 事件1:2021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約高出1.11,北極圈的升溫速度是平均水平的3倍;暴雨、干旱、臺風、熱浪、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強度加大。 事件2:2021年末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808.51萬個,累計開立的個人錢包2.61億個,交易金額875.65億元;全球AI投資總額達到775億美元,AI計算占整體計算市場的比例近20%,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參數增至數千億級;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1.98萬億元。 事件3:2021年全球最大的自貿區RCEP正式生效,經濟總量占全球1/3;人民幣國際支付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躋身全球前四大活躍貨幣;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突破4萬億,持有A股市值也近4萬億。 “我并不需要人類,人類卻離不開我?!蔽覀兊臍v史是由既往的自然環境塑造的,而現實是我們所依存的大自然卻在發生深刻變化,氣候變暖將會導致北極航線貫通,海平面上升會危及沿海地區,海洋酸化會破壞整個海洋生態……這些都必將深刻改變現有的經濟發展格局。 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的基石,中國數字貨幣的全面應用將推動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和治理管控的全面提升,從而推動數字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大規模應用將可能開啟全新的認知,重新定義幾乎所有的產業經濟形態,改變商業競爭游戲規則。 中國經濟的成功就在于打開國門融入全球市場,開放程度是衡量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尺。既要當好世界工廠,也要當好世界市場,在日益動蕩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理應以更高的開放水平吸引全球資本,也必將成為全球的財富之源。開放,才能擁抱世界。 “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內卷、分化、躺平或許是我們正在感受的歷史進程,但天道輪回,因果歸位,未來一定會展開新的畫卷,我們要對我們過去所習以為常的認知做一次清理,方能澄懷觀道,繼往開來! 啟示2: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關鍵詞三:新國風 事件1:2021年B站國創動漫累積觀看人數突破3.4億,年均增長率到達40%,用戶付費率增速超過了番??;泛知識內容在B站總播放量占比達到了45%,有1.9億用戶在B站觀看泛知識類視頻,其中,B站國風愛好者已達1.36億,國風主題視頻超過100萬支,漢服銷售規模破百億。 事件2:2021年,國產游戲《原神》在Twitter討論最多的游戲名單中名列第一,全球營收18億美元;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80.13億美元,1/3來自美國,美國手游Top100中有25款來自中國;歐美網文市場可以說是被中國開辟出來的,Top10應用中占據8席。 事件3:Tiktok力壓Google,成為全球訪問量最高網站,#中國街拍時尚播放量超過15億次,#糖葫蘆播放量超7億次,竹編、品香等播放量超億次……川貝枇杷膏、中國冥幣等商品火爆海外…… 消費風潮往往起源于年輕人反叛自由的表達。過去我們崇洋媚外是對現實物資匱乏的表達,現在“新國風”是對現實精神外來壓迫的表達,這是年輕人自我標榜的需要,也必將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新國風并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再現,而是體悟中華文化精神對當下現代生活的再造和升華,進而形成新的消費文化話語權。文化興,消費方興! 游戲就是人類的生活本身,科技進步往往由游戲所推動。美國好萊塢的電影、日本的動漫都成為了美日產業征服全球的利器,國產動漫、游戲和網文或許是文化振興、產業崛起的重要力量,政府和企業屆都應當全力扶持并推動高質量發展。 老外們正用TikTok創造流行,用SHEIN追趕時尚,用《原神》開啟冒險,用MICO結交好友,用Webnovel看小說……來自中國的App滲透進了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華文化的全球輸出不僅需要孔子學院,更要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為全球人民服務,于其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要讓全球人民共同創造中華文化的新時尚。 “神游天地間,不亡何謂死”,中華文明是一個塑造精神力的文明。在這么一個縱欲的浮華時代,精神力的持續下降是諸多社會問題的最大癥結?;貧w中華文明的本源,或許是解決當下人類問題的一劑良方,這也是中華崛起的最大內在動力! 啟示3:破防了! 二 2022年的大勢觀瀾 我認為2022年是中國人的養氣時刻!同樣借用毛主席的一段話來詮釋—— “志愿軍之所以能打敗敵人,靠的是一股“氣”。我軍是鋼少氣多,而敵人則是鋼多氣少?!?/p> 小結一下的話,2022年度的大勢觀瀾那就是——歷史沒有終結。 三 如何看待中國未來的宏觀大勢? 新冠疫情已經進入了第三個年頭,朝鮮戰爭過去了七十年還沒有終戰,“歷史終結論”始創者福山甚至說“美國的民主制度甚至有一天有可能徹底消亡掉”……我們對未來總是心存美好的預期,但歷史進程卻告訴我們:正視現實,請接受血與火的考驗。 “哪一場仗不難打,越難打,就更要打”,面臨內外日益嚴峻的經濟環境,我們確實要打一場硬仗,既要集中力量攻克資源和科技約束瓶頸,又要創造財富效應激發民間活力,這確實考驗“松緊縮放”的管控藝術,我們要過一段緊運行的日子?!袄悟}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天道輪回,對于當下的困難和不平衡不充分,不應邊抱怨邊內卷,更應另辟蹊徑在經濟的薄弱處和邊緣處尋找生機,靜待乾坤大挪移,成為下一個階段的弄潮兒。 盡管我們要經歷一些困難,但前景依然壯闊,這源于年輕一代反抗外來精神壓迫的需要,追尋中華文明內涵會漸成風尚,當中華文明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就會迸發出新的市場和發展動力,動漫、游戲、元宇宙或許是重要的載體,它們將推動“新國風”煥發生機,甚至全球風行。 更重要的是,中華文明是一個養“氣”的文明,這是志愿軍打敗敵人的法寶,也是對治當下物欲橫流浮華時代諸多痼疾的良方。只有天地間,浩然正氣長存,方能為萬世開太平,歷史也就此終結…… 還有兩個大家很關心的問題,我一并做個回復: 1、中國經濟如何奔跑? 我給出三個關鍵點:1)在緊運行中動態平衡;2)在大挪移中此消彼漲;3) “新國風”引領未來。 2、如何看待未來的商業和投資? 同樣給出三個關鍵點:1)量力而行、貯備糧草;2) 斗轉星移、重新洗牌;3) 搭上“新國風”的國際列車。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 2022年,我要跟你打仗去。
掃一掃
關注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86號院E區213棟
郵編:100101
聯系電話:010-84108866(總機)
業務咨詢:400-093-2688(免話費直撥)